热门关键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青年在网络空间的使命担当,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节作品创作,进一步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于3月17日下午在学思楼120召开第七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生命科学学院专场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范珂主持,特别邀请了学工处思想教育科张艳丽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汪思麒和2022级本科生张文凤进行规则解读与经验分享。
会议伊始,学工处张艳丽老师从活动概况和获奖情况两方面出发系统阐述了本次比赛的活动流程、参赛细则及评审标准,帮助同学们从规则层面构建起对赛事的立体化认知。她针对作品主题、立意创新、技术规范等核心要素进行重点剖析,为同学们后续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张老师阐明了学科交叉的优势,鼓励大家其他院系的同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此外,张老师强调了指导老师的重要性,并就指导老师的选择给出建议。最后,张艳丽老师特别指出要注意作品中意识形态的规范问题并注重作品后续的打磨。张老师的宣讲不仅让在场同学对参赛细则有了全面认知,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在经验分享环节,往届获奖代表依托自身经验展开实战指导。曾在微视频赛道获奖的汪思麒同学从“选题破题-视听语言-数字赋能”三个维度拆解创作密码,讲述其获奖作品中光绘动画的艺术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到一种全新的视频创作手法。在场的同学无不为期极具张力的视觉表达效果所折服,此番介绍无疑为同学们的创作注入了灵感活水。随后,汪思麒同学强调了作品选题导向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参赛经历对作品创造形式的多样性、拍摄手法以及后期剪辑包装做出了细致的指导。
张文凤同学曾凭借自己原创的校园歌曲斩获校园歌曲赛道的奖项。在宣讲时她聚焦团队协作方法论,以团队作品《赶时间的人》的创作历程为例,描绘了从灵感碎片到完整作品的孵化过程,给出组队一些建议,如“MBTI人格互补原则”、“技能互补原则”等,生动诠释了“1+12”的真谛。她特别强调,优秀作品需要“千锤万凿出深山”般的打磨,创作过程中要有能够面对困难的坚韧,也要有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IM电竞真本领。最后,她鼓励同学们发散思维,积极尝试,在不同的赛道上交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答卷。
在分享会的最后,李琳老师为2024级全体同学做总动员。她强调了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为全国高校网络思政领域最高级别的竞赛之一的权威性质,鼓励同学们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在比赛中积淀宝贵经验,在实践中锤炼自身本领,实现全面发展。至此,第七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生命科学学院专场宣讲会圆满结束。
本次分享会不仅有对规则的全面解读,更有对实战的手把手教学,为同学们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的转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导。希望同学们在本次宣讲会后能深研赛事规则,深耕赛事实践,贡献生科学子的网络文化力量!
咨询热线
028-8544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