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今天,我们将去认识一些在数年前填报了电竞志愿的年轻人——在电竞行业商业化扩张的初期,他们带着“打游戏也能拿文凭”“打游戏也能挣大钱”的期待,走进全国众多高校或机构开设的“电竞专业”、“电竞训练营”……
2016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当年,这条消息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IM电竞首页,标题里常常带着“电竞终于转正”“打游戏也能拿文凭”这样的字眼。
也是在那年,《英雄联盟》S6赛季迎来高光时刻,全球总决赛的在线万,决赛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站队里电竞明星选手的影响力,也在那一年蔓延到了游戏圈外。
与此同时,电竞行业的商业化边界开始迅速扩张,电竞战队的赞助金额节节攀升,平台签约主播月收入数十万起步,青训合同开始下沉到初中阶段。
那年,国内电竞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其中超六成来自移动端游戏相关赛事与直播;职业战队主力选手的年薪也首次出现“百万级”收入,有战队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称,“一个明星选手的效应,抵得上十个娱乐主播。”
也是在那一刻,电竞从地下兴趣变成了可以通向城市、财富与社会注意力的快车道。一张文凭的价值不仅在于就业,它似乎还承诺了——只要肯练,有机会从网吧走进赛场,从屏幕前走进聚光灯下。
对许多高中尚未毕业的青少年来说,这种承诺听上去,远比任何专业更具体,也更诱人。
他们带着被直播、弹幕、排行榜、MVP点数教会的经验,带着“我打得不比他差”的信念,把梦想寄托在一个还来不及怀疑的路径上。
可等到真正穿上校服、进到电脑教室时才发现,这条路并不通向台前。而这个行业,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热烈。
他们原本以为,这是一条可以逆转命运的通道,后来才明白,它更像是一片不稳定的地基,一阵风就能改变方向。
电竞产业火热的那些年,国内众多高校和机构,都陆续开设电竞专业、电竞训练营,涌动的资本、以及看似耀眼的电竞明星,让无数学习不好,却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以为,自己也有可IM电竞能是舞台中间,闪闪发光的人……那时的他们还不清楚:他们选择的是一个时常熄火的行业,一条不够清晰的路径;他们就读的班级,是一个又一个难以命名的实验班。
尤其等到他们拿到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时,他们才发现,他们成了行业泡沫初破时,最早体会下坠的那批人。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些,从电竞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听听他们对职业电竞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逐渐修正自己的职业路径……
2025.0709《一个30岁男子,用212项检测,确诊190个“毛病”后》
咨询热线
028-85449366